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,中泰证券吴鹏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,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8.79%,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23.6亿,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4.85。
12月17日,全市首个市、区、街三级联动共建的社区“粤剧非遗传习所”在越秀区梅花村街杨箕社区隆重揭牌。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、广州粤剧院、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、梅花村街道办事处和越秀区杨箕小学、东方红幼儿园、杨箕联社领导嘉宾,以及杨箕曲艺社、锦城曲苑、社区居民代表等参加揭牌仪式,并举办了首场“粤剧在社区”讲座。
“梅花”文化底蕴深厚,共建非遗传习场所
梅花村街粤剧文化底蕴深厚,一直以来积极致力于传承推广粤剧和曲艺文化。每年举办“梅花文化月”活动,打造成越秀区“一街一品牌、一社区一特色”的品牌活动。辖内拥有成熟的粤剧粤曲社团,培养出了一批热爱粤剧艺术、有粤剧基础的优秀苗子,杨箕曲艺社和红棉京剧社等居民自发成立曲艺和戏剧团队,长期活跃在基层公共文化舞台上,“粤韵京腔”在这里碰撞,绽放光彩。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到梅花村街开展下基层演出活动,新晋“梅花”获奖演员们走进梅花村街党群服务中心,现场指导社区文艺团体,“大小梅花”同台互动展现了粤剧艺术的代代相传。通过这些活动和努力,梅花村街已经成为粤剧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。
此次与梅花村街共建“粤剧非遗传习所”的广州粤剧院是由广州粤剧团、广州红豆粤剧团组建而成,拥有红线女大剧院、红豆厅、南方剧院、江南大戏院等4个演出基地,是广州市粤剧界规模最大的艺术院团,高层次粤剧表演人才济济。此次挂牌,标志着广州粤剧院将与越秀区梅花村街联手推进“非遗在社区”粤剧传承工作,打造一个集教学、交流、活动展示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。广州粤剧院党总支书记、董事长林凯彬表示,此次在梅花村街成立粤剧非遗传习所,让粤剧进社区进校园,能让社区群众和青少年对传统的粤剧文化有更多的接触和了解,培养新一代的粤剧粤曲人才,进一步推广粤剧艺术。“今后街道将依托传统文化的优势,开展系列粤剧演出、讲座、互动体验。”梅花村街党工委书记杨智华表示,“通过开展粤剧推广与普及活动,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,提升文化自信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、归属感。”
曲艺社团热情献演,首秀开课热闹精彩
粤剧是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,今年恰逢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15周年,作为岭南文化的璀璨明珠,承载着岭南地区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情感。当天活动现场,杨箕曲艺社带来粤曲《元宵寄情》暖场表演,讲述杨箕村民回迁后,一对年轻情侣“步步上高楼”的美好生活。
随后,广州粤剧院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、国家一级演员、市级非遗传承人陈振江首秀开课。他以《戏曲角色创造的趣味》为主题现场授课,讲授包括粤剧历史、粤剧唱腔流派、粤剧行当、戏曲演绎与其他门类表演艺术之区别;并以传统剧目《斩经堂》为例,现场表演精彩片段,与在场的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,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回答问题,拿起笔认真记录学习笔记,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居民群众一致点赞好评。
“现在就好啦,有这么厉害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指导,以前都是我们这些杨箕村民搞私伙局,自娱自乐。”现场赶来参加活动的杨箕曲艺社社长姚绍燊开心地说,“我们这帮老人家都很喜欢粤剧,以后能在这个粤剧非遗传习所学到更多专业知识,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。”
大力推进非遗“五在”,多方共推粤剧传承
近年来,广州市大力推进非遗“五在”工程,推动非遗在社区、在校园、在景区、在商场、在博物馆,进一步增强基层优质文化供给。越秀区作为“广府文化源地、千年商都核心”,大力发挥文化资源优势,着力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,创建广东省广府文化(越秀)生态保护实验区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“越秀区已建成22个集传承、体验、教育、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传习体验场所,但像这样通过市、区、街共建,尤其是在市文化部门指导、广州粤剧院专业院团力量支持下共建还是首个。”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副书记李启平表示,“这不仅是对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扬,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新的激活。希望通过这个平台,让粤剧艺术走进社区、走近群众,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粤剧,感受非遗魅力,让梅花村街成为培育戏剧‘梅花’的丰厚土壤。”
此次在梅花村街杨箕社区建立“粤剧非遗传习所”,不仅是对“非遗在社区”的生动实践,更是践行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具体行动。探索市、区、街联动模式,让粤剧艺术家、非遗传承人扎根社区、深入群众,让粤剧这朵非遗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南方+记者 马艺天股票交易平台软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