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形势怎么看?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重点任务时强调要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,明确提出“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”,释放出怎样的信号?外贸外资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、培育新动能?
新华社8日推出新一期“中国经济圆桌会”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,邀请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、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宇刚、海信国际营销公司总裁方雪玉,共同探讨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发展新机遇。
吸引外资规模波动
仍处于历史高位
自2023年二季度以来,中国吸引外资规模由升转降。吸引外资规模出现波动,怎么看?
针对外界关切,朱冰说,2019年至2021年,中国吸引外资实现连续三年高增长,2022年前11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560.9亿元,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;2023年前11个月,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也达到1万亿元以上,仍处于历史高位。
“外资规模出现波动,既有经济因素,也有非经济因素。”朱冰说,一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冲击和影响还未消退,疫情阻断了线下考察交流,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决策,由于跨国公司投资决策周期较长,导致数据出现滞后;二是受地缘政治影响,跨国资本流动出现一定波动;三是全球跨国投资规模整体萎缩,国际引资竞争加剧,宏观上造成一定的分流影响。
联合国贸发会议(UNCTAD)报告显示,2022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2.4%至1.3万亿美元,仅为历史高点(2015年、2016年均突破2万亿美元)的约六成,2023年仍面临比较大压力。据UNCTAD统计,2022年各国出台的投资激励政策多达102项,同比增加50%以上。
“尽管如此,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,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,都对外国投资者形成长期的吸引力。”朱冰说。
正如朱冰所言,长期看好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不在少数。不久前,空中客车在中国投资的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第二条生产线在天津破土动工。
“我们最近刚发布了未来20年全球航空服务市场预测。中国在未来二十年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翻三倍,成为最大航空服务市场。”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、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说,即便在疫情三年最困难阶段,公司在华投资的步伐也未停止。
2022年,空客在苏州设立研发中心,以苏州为支点,利用长三角地区航空、氢能源相关产业链优势,进行氢能基础设施研发,推动航空产业转型升级。
“我们的信心不仅来自于巨大的中国市场,更来自于看好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、绿色发展。”徐岗说。
空客加码投资中国,正是中国高质量吸引外资的缩影。
2023年前11个月,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,同比增长36.2%。高技术产业引资规模占比为37.2%,比2022年全年水平提升了1.1个百分点。
赵宇刚说,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聚集跨国企业地区总部超400家,外资研发中心超250家,体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所取得的积极进展。
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2021年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、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,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新增条目数量达到历年新高、增加多条高技术制造业条目,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,全力抓好“稳外资24条”……近年来,一系列稳外资政策相继出台,不断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。
“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,引资政策持续落地显效,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还会持续增强。”朱冰说。
外贸增速由负转正
向好态势持续巩固
纵观2023年,中国外贸顶住压力,展现较强韧性——
2023年11月,以人民币计,中国出口额结束了6个月下降态势,当月出口贸易量增速达到二季度以来峰值,进口贸易量连续10个月保持正增长,进出口总值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。当前,中国仍稳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。
“评价中国外贸表现必须基于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。”张威认为。
当前,全球经济复苏进展缓慢,经贸活动持续低迷。UNCTAD报告预测,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额下降4.5%,其中,货物贸易额下降7.5%。2024年仍然“高度不确定且总体悲观”,地缘政治紧张、债务问题加剧、商品价格波动、发达国家需求下降、贸易限制措施增多已成为主要影响因素。
“在这样的情况下,中国外贸不仅保持了总量的稳定,还出现了新的增长点,展现出非常强的韧性和竞争力。”张威说。
外贸实现“量”的稳步增长,更有“质”的显著提升。
2023年前三季度,民营企业月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于整体,民营企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同比提升至22.7%;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14.4%;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1.7%,出口值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……
比数据更有说服力的,是外贸企业的切身体会。
“就家电产业而言,中国企业出海优势不再是单一的供应链成本优势,以前更多是拼价格,现在是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、高品质的‘三高’优势。”方雪玉说。
她举例,第三方数据显示,500美元是低端家电与中高端家电的价格分水岭。2023年前11个月,海信500美元以上的产品销量同比提升70%,海信激光电视在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等市场的销量同比增长100%以上。
大尺寸电视、多门大冰箱等家电产品热销欧美市场,业务覆盖126个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,海外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……近年来,海信加大创新研发、力拓海外新兴市场,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。
海信加大全球布局的步伐,正是众多外贸企业加快走出去抢订单、拓市场的真实写照,也是一系列稳外贸优结构政策落地显效的有力印证。
出台《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》,中国自贸试验区提质扩容至22个,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,印发《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成功举办进博会、服贸会、数贸会、广交会等经贸盛会……中国加大贸易政策支持力度,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。
2023年11月,中美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.7%,结束连续6个月的同比下降;同期,中国对拉美、非洲、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9.3%、8.4%、43%,中国持续扩大与新兴市场贸易规模,区域合作紧密、贸易多元共进。
“随着中国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和国际形势的变化,可能会形成以中国强大制造能力为依托的全球制造网络。”张威说,未来中国贸易和引资优势或向全球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拓展。
坚定高水平对外开放
培育新动能重塑新优势
2023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“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”,2023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“要多措并举,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”。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“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”。
“这一系列部署一脉相承,持续释放扩大开放、大力吸引外资的积极信号,就是要给予外国投资者稳定的预期,以对外开放的‘确定性’来对冲外部环境的‘不确定性’。”朱冰说。
朱冰认为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跨国企业关切和诉求,一系列部署具有很强针对性,主要体现在三方面:一是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;二是要保障准入之后的准营;三是要解决好公平竞争问题。
2023年,商务部创新开展“投资中国年”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,前11个月,全国新增1亿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500多个。
朱冰说,商务部正会同各部门、各地区落实好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》,推动数据跨境流动、“中国境内生产”等配套措施加快实施,特别是推动在政府采购、招投标和标准制定方面,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、平等对待,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。
外界关心,今年乃至今后更长时间,外贸企业如何找寻新的增长点?
“国际市场对一些‘老’的产品需求一定是有天花板的。”张威说,在全球市场总体处于饱和的状态下,创新尤为关键。
张威认为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”,包括拓展中间品贸易、服务贸易、数字贸易、跨境电商出口,定位和判断非常准确,对未来外贸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。“我们也期待未来不只是‘新三样’,可能还有‘新五样’‘新六样’产品出现。”
“海信将在家电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方面加大创新力度,进一步提高产品出海溢价能力。”方雪玉说。
与会嘉宾都认为,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,将为外贸外资发展开辟新空间。
不久前,国务院印发《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》,提出80项措施。
赵宇刚说,下一步,上海自贸试验区要以更高水平压力测试推进制度型开放,使要素资源更高效流动;以更大力度先行先试推动深层次改革,市场的需求在哪里,压力测试的极限就在哪里;以更广领域试验探索助力高质量发展,吸引更多新业态、新模式发展。
“中国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了单纯依靠要素低成本取胜的阶段。”张威说,中国现在打的不是“单项赛”而是“全能赛”,包括更高的性价比、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,将赋予各类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。